NEWS

新闻资讯

时刻保持对数字市场的敏锐及前瞻性

危机公关必知!企业声明中绝不能踩的3个法律雷区

| 发布时间:2025-09-18 18:02 | 分享至:

在信息传播碎片化的时代,企业声明已成为危机公关的核心战场。然而,许多企业在急于平息舆情时,往往因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声明变成"自证罪状"的呈堂证供。以下三个法律雷区,堪称企业声明的"致命陷阱"。

雷区一:事实认定"和稀泥"

某乳企曾因产品被检出有害物质,在声明中宣称"可能存在个别批次问题",但未明确问题产品范围与召回方案。这种模糊表述被监管部门认定为"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",最终被处以千万级罚款。法律要求企业声明必须遵循"真实性原则",对已确认的事实需明确承认,对未核实的信息应标注"待进一步调查",切不可用"可能""或许"等不确定用语掩盖关键信息。

雷区二:责任划分"甩锅式"表述

某电商平台因第三方卖家售假被曝光,其声明称"平台已尽到审核义务,责任应由卖家承担"。但根据《电子商务法》,平台对入驻商家具有监管责任,此类"甩锅"表述不仅未能免责,反而被法院认定为"怠于履行法定义务",导致平台承担连带赔偿责任。企业需谨记:责任划分应基于法律规定与合同约定,而非主观推诿。

雷区三:情绪表达"越界攻击"

某餐饮品牌与消费者发生纠纷后,声明中指责顾客"恶意诋毁""敲诈勒索",并公开其个人信息。这种情绪化表述不仅未能化解危机,反而因侵犯名誉权与隐私权被起诉,最终赔偿金额远超原始纠纷标的。法律专家提醒:企业声明应保持专业性与克制性,即使面对恶意攻击,也需通过法律途径解决,而非在公开场合进行人身攻击。

危机公关的本质是法律风险与公众情绪的平衡术。一份合格的企业声明,应同时满足三个要件:事实陈述经得起法律推敲、责任认定符合契约精神、情绪表达守住法律底线。建议企业建立声明三级审查机制——业务部门确认事实、法务部门审核法律条款、公关部门把控舆论导向,避免因细节疏漏引发次生灾害。

在法治社会,任何危机公关行动都应建立在法律合规的基础之上。企业唯有将法律意识内化为危机管理的基因,才能在舆情风暴中真正实现"转危为机"。

你是否遇到以下问题,1、品牌被抹黑(全网大量不良信息),2你是否被同行互联网恶意诋毁,3、网上是否有你的不实言论;4、被人在网上恶意侵权;5,企业品牌菜象受损口碑差。6、互联网搜索结果不满意等。

别担心,有我们,湖南助企文化传媒(企业品牌声誉管理服务商)中国品牌公关TOP10,专业致力于帮企业做好品牌口碑宣传,品牌声誉维护,新闻媒体宣发,品牌公关传播,舆情监测管理,全网SEO优化,让用户在互联网上看到品牌好口碑,赋能企业快速发展。

  • 本文链接地址:https://www.shangwuruanwen.com//news/2025/0918/3012.html
  • 免责声明:本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阅读,不代表本平台观点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